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电子论文》 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 正文

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

所属分类:电子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2-24 10:55

本文摘要:摘要:文章以我国五个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12018年相关指标数据测算了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引入实证模型,测算了各区域两系统间历年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摘要:文章以我国五个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1—2018年相关指标数据测算了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引入实证模型,测算了各区域两系统间历年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五个经济区域的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作用效果存在阈值效应,只有确定合理的绿色金融发展步伐,才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

绿色金融论文

  0引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能够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工具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显著缓解了资源紧张的局面[1];正确认识绿色金融的创新机制路径,能够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2]。但是绿色金融的发展要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才能发挥相得益彰的效果,那么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的效果如何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关于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但现有对绿色金融理念及绿色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

  (1)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高质量发展要求“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经济是其中一个重大方面,且高质量发展追求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其中均衡发展不仅讲求地区均衡、人口均衡,还注重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绿色金融就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很好契合了高质量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强调可持续,在金融领域人们逐步通过开展社会责任投资(SRI)、采纳“赤道原则”、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方式促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衍生出发展迅速的“绿色金融”理念与活动,其跟随市场逻辑,从制度设计到产品服务都发挥着显著优势,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与经验[3]。(2)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贡献。金融必须持续合理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而绿色金融就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产生的金融创新模式。

  一些学者从地域经济发展入手探讨绿色金融的作用,彭岚等(2019)[4]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为县域经济提供了机遇与创新空间,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和畜业绿色循环发展;李海月和刘莉(2019)[5]也表明区域金融机构多渠道的绿色服务路径,有效促进特色经济发展;荆州市人行中心支行课题组指出绿色信贷有效地激发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活力,绿色贷款显著解决产业“两高一剩”问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了“长江大保护”[6];傅京燕和刘映萍(2019)[7]提出绿色金融促进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充分配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看,高质量发展要符合新发展理念,加快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转型;并且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体制安排的一环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绿色金融遵循发展大势,但只有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而绿色金融的发展程度也必须与高质量发展协调一致,才能相互促进、协同进步。基于已有文献,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建立合理的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测量不同地区的水平来分析两系统间相互影响的效果;(2)实证量化分析不同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剖析差异化结果与原因;(3)结合研究结果并考虑阈值效应和效用最大化给出科学的对策建议。

  1研究设计

  1.1评价体系构建

  虽然绿色金融发展体制仍不完善,但关于其评价体系的制定不少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本文借鉴李虹等(2019)[8]的研究成果,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碳金融四项绿色金融工具层面制定评价体系来综合衡量。

  针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殷醒民(2018)[9]从全要素生产率、金融体系效率、科技创新能力、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人力资源质量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而朱卫东等(2019)[10]则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效率、质量、结构、安全、可持续这十个层面进行探讨;201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首次对高质量发展提出22项具体的衡量考核指标。参考以上评价体系发现,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十分契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构建了如表2所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考虑绿色金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践行程度,本文选取五个经济圈共16个省份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区间为2010—2018年,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国泰安数据库和各地历年统计年鉴。其中碳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CDM),绿色信贷指标下各地银行机构数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由于两个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单位不一,因此本文利用熵值法确定复合系统各指标层权重,较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赋权法更为客观。

  1.3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模型

  绿色金融的发展最终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而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历史文化、政策措施方案等的不同,使得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步调不一。在定量研究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影响时,本文引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将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两个系统,判定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2实证结果与分析

  2.1复合系统综合评价

  根据前文的评价体系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得到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分。为了更直观地分析五大经济圈绿色金融及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本文分别将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2011—2018年的评分绘制成折线图,并以平均值为代表衡量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整体情况。

  (1)①各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长江中游地区,这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长江大保护项目”,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沿岸省份在绿色金融工具及机构方面积极创新,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尤其是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发行,给绿色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长江流域的绿色金融水平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可以发现长江中游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速度在最近几年内是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尤其是在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更是超过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我国领先地位,上海更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江中游地区的绿色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湖北省2011年被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2014年4月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如今碳排放绿色交易平台的交易规模全国第一。

  ②南部沿海地区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平均值相接近,而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却低于我国的平均值,这一方面是因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金融的发展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较为落后,东北地区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工业企业较少,而绿色金融很大一部分的作用点是从工业企业转型着手,因此在这一层面上限制了绿色金融的业务范围。③从整体上来看,各区域绿色金融的水平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发展速度较快,如东北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速度逐年放缓,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2)①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差也较大,五个区域出现明显的断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是遥遥领先,每年都介于0.46~0.5;京津冀与南部沿海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与我国的平均值基本同步,处于0.25~0.3;而长江中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由0.159提高至0.207,东北地区由0.134提高至0.164。②从整体来看,各区域历年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在提升,但增长幅度都比较小,不过也存在高质量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域发展速度越快的区域。

  (3)绿色金融对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证明绿色金融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显著的贡献,这也正是本文判断两者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的基础。综上来看,我国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整体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断层明显,仍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对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这启发我们可以利用绿色金融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

  2.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测度与分析

  根据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再结合实证模型,可以计算得到各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同时用折线图直观反映,并根据前文的判断标准判定各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阶段和耦合协调类型。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

  (1)所有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已经达到了“磨合阶段”,证明绿色金融发展能较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且各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在2011—2015年基本维持不变,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保持在0.707;但是在2015年之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仍保持不变,但是两系统的耦合关联度在京津冀和南部沿海地区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不过在长江中游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2)各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尤其在东北地区增长幅度达到0.117。关于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出现波动不一的原因在于忽略了绿色债券这一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我国从2015年发行绿色债券,给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在2018年的发行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甚至占到全球发行量的18%,而本文的研究时间段从2011年开始,因此并未采取这一衡量指标,所以在2015年之后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被低估,但是被低估的程度也跟各区域绿色债券的实际发行情况和指标体系中体现的绿色信贷、碳金融及绿色金融关注度的有关,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绿色信贷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成效,因此整体绿色金融与高质量的关联度仍呈现上升的状态。

  从空间维度上来看:(1)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存在差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京津冀和南部沿海地区的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相近,但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耦合关联度相对较低。

  (2)各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

  协调度同样存在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从2011年起已经达到“中度协调”的水平;京津冀和南部沿海地区的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相近,2011—2015年处于“基本协调”的水平,2015年之后都达到了“中度协调”的水平;长江中游地区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基本协调”水平;而东北地区在2011—2013年两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协调”水平,之后才达到“基本协调”的水平。

  总的来看,各区域两系统间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的分层情况一致,并且这一结果跟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相似,因此可以推断,虽然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存在作用,但两者的耦合关联度受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例如长江中游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但由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致使该地区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并不高,这说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要与高质量发展的步调一致,盲目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提高并不能有效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3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1—2018年都呈不断提高的态势,尤其是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了很大的增长,而高质量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

  (2)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高于平均值,南部沿海地区与平均值相近,而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低于平均值;从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遥遥领先,南部沿海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与平均值相近,而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低于平均值;不论是绿色金融还是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存在发展程度越低的区域发展速度越快的现象。

  (3)我国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且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4)各 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度存在波动,但都处于“磨合阶段”,而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不过各区域两系统间耦合的关联度和协调度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其分层情况与高质量发展的分层情况一致。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明确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性目标。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能力存在阈值效应,因此切忌过分发展绿色金融,要考虑市场的现实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程度,以各区域甚至是各省份自身的发展程度及能力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质量发展框架,并指定相应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各阶段努力达到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为参考制定合理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为绿色金融的发展确立方向目标及发展进度,保证当地绿色金融能够不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2)将绿色发展纳入年度考核指标。绿色金融显然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仍然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创新性作用,瞄准其在各区域发展差异化缺点并补足。事实上,对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及侧重有所不同,但大致可分为几类:一是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推进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三是促进地方的绿色产业发展,四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总之需要构建多位一体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各区域若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可以将这些目标应该纳入年度考核工作中,用规范化的标准激励各区域不断创新进步。

  (3)加强内外部交流合作与宣传。要整体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提高,必须全面推动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因此各区域、各省份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借鉴先进且有效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区域发展特性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此外,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相关知识应该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抓起,才能为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ScholtensB.SustainableBanking:TheGreeningofFinance[J].DeEconomist,2002,150(1).

  [2]曾伟.浅析绿色金融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营销界,2019,(38).

  [3]徐义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逻辑[J].中国科技论坛,2018,(4).

  [4]彭岚,刘实根,葛正灿,等.对绿色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基于江西省新干县的实践[J].金融与经济,2019,(2).

  [5]李海月,刘莉.绿色金融对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3).

  [6]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力长江大保护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8,(12).

  [7]傅京燕,刘映萍.绿色金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19,(24).

  [8]李虹,袁颖超,王娜.区域绿色金融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8,(8)

  作者:喻平,张敬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2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