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电子论文》 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模式研究> 正文

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模式研究

所属分类:电子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0-19 15:22

本文摘要:摘要:本文从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入手,探究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共生发展的稳定性条件,并利用杭州未来科技城2015-2017年运营数据进行实证,明确特色小镇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1)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优化内部生产

  摘要:本文从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入手,探究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共生发展的稳定性条件,并利用杭州未来科技城2015-2017年运营数据进行实证,明确特色小镇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1)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优化内部生产力、扩大区域影响力及提升全球竞争力三重目标,三者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2)三重目标的叠加及科技园区“内部-区域-全球”三重关系的同步优化构成了特色小镇“特色之源”及作用路径;(3)特色小镇的实践成效取决于自身与科技园区的共生关系,应致力于在共生系统中寻求特色定位,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互利共生‍‌‍‍‌‍‌‍‍‍‌‍‍‌‍‍‍‌‍‍‌‍‍‍‌‍‍‍‍‌‍‌‍‌‍‌‍‍‌‍‍‍‍‍‍‍‍‍‌‍‍‌‍‍‌‍‌‍‌‍。

  关键词:科技园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共生演化

科技园

  一、引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极大拓展了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产业空间‍‌‍‍‌‍‌‍‍‍‌‍‍‌‍‍‍‌‍‍‌‍‍‍‌‍‍‍‍‌‍‌‍‌‍‌‍‍‌‍‍‍‍‍‍‍‍‍‌‍‍‌‍‍‌‍‌‍‌‍。从全球实践来看,发达国家科技园区建设正从传统的物理空间相对隔离、自我发展阶段转向具有城市综合功能与开放性的“城区”阶段。顺应创新经济以人为本的实质,强化“城市特质”、推动产城人文融合成为重要取向\[1\]。

  我国科技园区从最初的招商引资平台、产业集聚中心逐步转变为自主创新的攻坚之地,已经成为我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一是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6年纳入统计的146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达11、8%,其中42家高新区的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超过20%,22家超过30%,10家超过50%。

  二是成为我国推动“双创”的核心载体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涌现了以中关村、张江、深圳、杭州等为代表的全球创新高地,诞生了一批以华为、阿里巴巴、联想、小米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越来越多科技园区在海外建设孵化器、产业园,以产能合作、技术溢出等方式实现国际辐射。四是通过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科技新城,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但从实践成效来看,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双重难题:一是创新效率偏低,多数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原创性成果偏少;二是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偏弱,未能将技术优势有效植入区域产业体系中,“产城分离”现象明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区域创新是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应有之意。此外,面对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事实,如何进一步激发科技园区创新活力,率先融入全球新兴产业体系并形成先发优势成为重要议题。

  2014年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建设特色小镇,将其作为驱动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比如通过建设梦想小镇,杭州未来科技城集聚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成为了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高地;通过建设云栖小镇,杭州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升级成为全国云计算产业先发地;通过建设德清地理小镇,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成功举办了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

  特色小镇模式并非浙江首创,在国外已有较长历史。伴随着产业发展、“逆城市化”加速,发达国家形成了诸如美国好时巧克力小镇、法国格拉斯香水小镇及瑞士达沃斯会议小镇等各类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小镇。浙江实践的特色之处在于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以高端要素集聚、城市功能优化,驱动科技园区切入全球新兴产业体系,形成对区域新兴产业孕育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支撑。

  基于浙江的实践探索,2016年7月国家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短期内全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繁荣背后,小镇扎堆、盲目开发、低端运营等乱象频出。为控制这一局面,国家部委多次发文强调特色小镇的有序发展。特色小镇建设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何、如何利用好特色小镇模式、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特色小镇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模型建构明确共生关系形成基础及主要模式,结合浙江经验提出特色小镇实现健康有序、融合共生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此为科技园区发展和区域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

  基于硅谷与波士顿128号公路的比较,刘洪佘等(1999)\[2\]研究了影响科技园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全球兴起一股建设科技园区的热潮,通过探讨科技园区发展经验、模式及其战略意义,辜胜阻(2000)\[3\]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科技园区的战略对策。作为科技资源的集聚地、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区发展要实现从产业集聚向创新资源集聚转型\[4-5\],通过对知识生态、创新交流等关键要素的整合优化构建形成创新生态系统\[6\]。

  傅首清(2010)\[7\]从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五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特点和创新形式,分析了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指出中关村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包括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环境和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并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陈向东等(2014)\[8\]应用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构建含态、流、势三个维度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9年之前认定的53家国家级科技园区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完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提出针对性建议。何郁冰(2015)\[9\]指出优化集聚科技园区内部主体如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高等院校等可以衍生新产品和新技术,利于产学研融合和科技园区转型升级。

  (二)特色小镇内涵与特征

  现阶段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内涵界定及运行特征探讨。盛世豪(2017)\[10\]指出特色小镇并非单一产业集聚平台,而是产业创新空间组织,主要通过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区域产业体系升级。卓勇良(2016)\[11\]基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理论分析,认为其是政府公共政策创新供给的重大举措。曾江等(2016)\[12\]认为,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模式,坚持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具备要素调节、结构调节、文化传承等功能,较好解决当前城镇化面临的诸多发展不协调问题。

  洪志生等(2016)\[13\]将特色小镇界定为“小空间大聚集”、“小实体大网络”的众创平台,有利于实现开放式协同创造。对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学者指出主要是“产业特色”,认为发掘根植性是特色产业的源泉、根脉,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动力\[14\]。李娜等(2019)\[15\]指出特色小镇是一个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协同的复合体,当产业发展由单一性趋向多样化,空间结构也要呈现与之相适应的复合形态。空间结构与产业发展的相互适应才能促进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但从目前实践来看,特色小镇重策划、轻空间规划落实的现状已经较为突出\[16\]。

  三、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技园区承载着加快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建设成为新经济引领区,代表区域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大使命。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提升内部生产力、扩大区域影响力以及形成全球竞争力三重目标:

  1、优化内部生产力:从集聚发展到协同创新。传统科技园区高端创新要素不足、创新主体之间交流不畅等现象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园区的产出。高质量科技园区其本质是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在系统内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能够协同发展。因而,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强创新主体集聚和创新资源整合\[17-18\],从组织制度层面优化园区内主体、要素之间的协调配置,从单纯空间聚集转向更为合理的协调共生,提高科技园区的内部生产力\[19\]。

  2、扩大区域影响力:从相对孤立到深度融合。传统科技园区在空间布局上多远离中心城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有产无城”、“产城分离”现象明显。当前科技园区创新不是简单技术创新,而是综合理念、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的全方位创新。为适应创新者需求,园区需要叠加校区、社区、街区等多重功能\[20\]。因而,科技园区封闭式运营已不合时宜,需要全方面融入区域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城市能级提升的整体战略,以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资源导入,以创新产业有效培育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3、提升全球竞争力:从追踪赶超到主动引领。科技园区是对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传统科技园区以承接全球产业分工为主,原始创新成果少,而高水平科技园区是全球创新高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扮演着引领者角色\[21\]。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科技园区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配置全球资源,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瓶颈,加快从跟踪型转向开创型、引领型研究,特别要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提升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中的位势,建立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共生逻辑

  共生理论认为物种只有与其相关物种通过资源互补建立持续合作关系才能在群体中占据有利地位,并最终推动群体不断演化。作为新物种,特色小镇的导入旨在改变科技园区内部以及科技园区与其他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介质及共生界面,以“内部-区域-全球”三重共生关系的同步优化,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建成创新城区及全球创新高地的共生目标。

  1、特色小镇与科技园区生产力优化。特色小镇以集聚创新人才、风险投资、先进技术、专业服务等优质要素为目标。优质资源的导入扩展了科技园区原有主体的选择空间\[22\]。比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通过集聚2500余家金融机构形成了良好的资本服务能力,破解了传统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特色小镇高密度的交互空间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思想交流平台,整体上增强了科技园区内部互动,优化了要素配置机制,促使科技园区产业架构从简单集聚到协调发展。

  2、特色小镇与科技园区区域影响力扩大。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通过导入商业服务、医疗教育、娱乐休憩、交通出行等诸多配套,显著增强科技园区的社区功能、城市功能\[23\],有利于科技园与中心城区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功能上的相互链接。另一方面,特色小镇集聚了众多青年人才,为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及青年人需求偏好,特色小镇往往会强化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型城市生活方式,在城市功能优化上形成了示范引领效应,为科技园区向创新城区转型提供了支撑。

  3、特色小镇与科技园区全球竞争力提升。特色小镇强调围绕新产业,引入新主体、形成新模式,在全球产业链占据特定产业生态位\[24\]。譬如,杭州打造人工智能小镇并大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正是为了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人才、领先技术集聚到科技园区。

  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十分强调“客厅”功能,围绕特定产业方向定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展会等,其中很多是全球性的。以云栖小镇为例,每年召开云栖大会和2050大会,其中2018年云栖大会参会人数约12万人,涉及到全球64个国家,2050大会是我国云计算领域科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开发者盛会。这类平台建构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开放度,为企业参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提供了便利。

  (三)特色小镇作用机理的模型建构

  本文借鉴May(1976)\[25\]等研究,采用Logistic模型来研究特色小镇与科技园区之间的共生关系。

  四、案例分析: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

  (一)案例背景

  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而在浙江各地区中又以杭州市实践最具成效。从地域分布来看,23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位于杭州,占全省数量比重为20%,特色小镇已经成为驱动杭州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16\]。

  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杭州市中心西侧,毗邻浙江大学,规划面积123、1平方公里,是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也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极核。杭州未来科技城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吸引和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人才特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中,先后布局了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南湖创新小镇、淘宝小镇、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各个特色小镇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了驱动未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结构和产业分工体系。

  其中,梦想小镇是最早成型的特色小镇,以建构互联网创业生态为导向,经过四年多实践,成为了未来科技城孵化平台、股权投资机构集聚的核心区。累计引进众创空间孵化平台50余家,各类资本管理机构1393余家,培育创业项目1746个、创业人才15700名,创业项目中有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

  (二)梦想小镇与杭州未来科技城共生发展测度

  共生关系的观察与测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梦想小镇作为未来科技城与特色小镇共生关系测度的样本。本文搜集了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梦想小镇和未来科技城的营业收入,采用SPSS软件对未来科技城和梦想小镇成长轨迹进行拟合,并对两者之间共生模式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索互动关系。

  (三)梦想小镇驱动杭州未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从共生模型中可以看出,梦想小镇通过高端要素导入、城市服务功能升级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路径,优化未来科技城内部共生、区域共生和全球共生关系,推动未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1、梦想小镇的特色定位:三重目标的内在契合。梦想小镇在发展定位上以集聚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为导向,这一定位的确立与未来科技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紧密相关,是“内部-区域-全球”三重目标的内在叠加:

  (1)未来科技城内部发展:未来科技城前身为余杭创新基地,以纺织服务、机械五金、电子电器为主,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层次较低、内部协调不足、缺乏主导高新技术产业。2011年成为全国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后,如何吸引和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成为重要战略导向。

  (2)未来科技城与杭州产业融合发展:2012年,杭州发展进入新常态,遭遇资源要素紧缺、经济增速放缓等难题。2013年,阿里巴巴进驻未来科技城后,如何利用好阿里巴巴的产业优势加速杭州新旧动能转化成为未来科技城与城市共生发展的关键点。

  (3)未来科技城的全球竞争力: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召开、阿里巴巴在美上市,这对未来科技城的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解决上述三方面问题,梦想小镇把握住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这一核心。在内部发展上,着重落实海归人才、大学生以及其他青年创业者的创业落地问题;在城市共生发展上,以互联网领域青年创业者高度集聚,构建城市新区、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全球影响力提升上,着重围绕阿里巴巴发展诉求衍生创业企业、服务机构,通过强化产业配套构建有影响力的创新生态。

  2梦想小镇的作用路径:三重关系的协同优化。

  (1)未来科技城生产力:梦想小镇通过吸引青年创业者,营造了良好创新氛围;通过引导基金、产业基金、贷款风险池,撬动社会资本转化成科技资本和产业资本,解决了创新创业资金问题;专业性孵化机构不断成长为创业者提供“种子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服务。创业主体、创新资源的导入有效改善了未来科技城内部主体的共生关系。2017年,未来科技城累计引入科创企业万余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09、53亿元,税收218、41亿元,六年间技工贸总收入和税收的年均增长率均为60%以上。

  (2)科技园区区域影响力:梦想小镇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在良好的生态本底上强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地铁、慢行系统等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六年间未来科技城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60%。随着梦想小镇中创业企业不断成长,未来科技城与周边工业园区之间基于创业企业的溢出形成了空间串联效益。2016年浙江省进一步统筹创新资源,在未来科技城基础上提出建设杭州城西科创新大走廊,打造浙江创新驱动发展、信息经济培育的主平台。

  (3)全球竞争力提升:梦想小镇加速全球领先产业与地方优势的融合,形成了与全球产业主体互动的共生界面。截至2017年,未来科技城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720名,其中“国千”120名,“省千”169名。海归人才和项目的导入,有效推动了未来科技城产业加快融入全球创业创新体系。

  (四)案例小结

  特色小镇这一创新模式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政府部门对新兴产业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及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关联日趋紧密的深刻认识;二是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整体理念及实施路径的系统变革。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三重目标的同步优化,其中内部生产力是基础,区域影响力是保障,全球竞争力是潜在空间。

  特色小镇的“特”是推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起点,特色定位并非源于根植性,即科技园区有什么,而是来自科技园区要解决什么,其价值在于寻找出科技园区“内部—区域—全球”三个层面共生发展的核心难题。小镇虽小,谋的却是城市创新发展中的大事,不同定位的特色小镇所形成的小镇群被用于解决科技园区、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很多地方的特色小镇实践之所以失败在于忽略了这三重目标的内在关联,未能将科技园区发展纳入到区域整体战略以及全球产业格局中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导致小镇特色不明、定位不清、资源导入乏力。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特色小镇和科技园区共生演化模型,并结合杭州未来科技城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明确了特色小镇这一模式运行的内在逻辑及实践价值,提出如下结论:(1)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优化内部生产力、扩大区域影响力以及提升全球竞争力三重目标,三者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2)三重目标的内在叠加以及科技园区“内部-区域-全球”三重关系的同步优化构成了特色小镇“特色之源”及作用路径。(3)特色小镇模式的实践成效取决于自身与科技园区的共生关系,应致力于在共生系统中寻求特色定位,通过优化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实现互利共生,形成对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针对各地科技园区以及特色小镇实践中存在的参差不齐现象,本文就系统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特色小镇实践成效强化共生效益,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突出科技园区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区的更高定位。把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促进科技型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着力集聚一批能够为科技园区提供创新源头供给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完善要素市场,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有效流动、合理配置,保障劳动力、土地、信息、管理等要素充足供应,实现经济集约发展。

  注重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链接,在科技园区内构建起支撑创新创业的交互平台、活动空间以及文化氛围。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充分调动众创空间、孵化器、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积极性,强化服务功能和链接功能,将科技园区建设成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二,推动科技园区发展与全球创新坐标系的精准对标。从效法世界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企业、借力全国市场,到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科技园区要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引领开放新格局。把握全球创新趋势和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前沿高端标准,超前布局,培育一批填补国内空白、影响世界的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由自我发展向更加注重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转变,通过建设研发机构、开展跨国并购、建立技术战略联盟等方式以及塑造国际化的现代城市形象和科技文化氛围融入全球研发体系,推动科技园区研发和设计、品牌和产品、经济合作和园区建设走向国际,着力增强科技园区全球创新网络中话语权以及对高端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第三,强化科技园区特色小镇运营模式的区域战略统筹。把握科技园区由单纯发展产业向更加注重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重要趋势,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园区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无论是特色小镇的数量规模、区位分布、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还是空间设计、配套设施、管理服务,都要统筹考虑与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以及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关联性,做到系统思考、科学设计、合理规划。

  在此过程中,要用好用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镇乡土特色。也只有将特色小镇的发展纳入到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中,才能实现人才、资本、土地指标、交通等各类要素的有效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深化特色小镇改革试验田功能探索发展新机制。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各方资源有效融合。充分调动市场力量,放开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建立健全鼓励企业拓宽投资领域,扩大有效投资的体制机制,发挥出大中型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优化特色小镇管理模式,导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市场监管。在考核体系中,突出共生发展这一理念,强化特色小镇对科技园区产业共生、创新集聚、平台孵化以及城市空间连通等功能的考核导向,在鼓励对接融入中发挥出特色小镇模式的最大效用。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要求,在特色小镇率先试验应用数字技术,完善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孕育创新创业的新型智慧城区。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新时代科技园区共享创新的发展方向

  这篇创新论文发表了新时代科技园区共享创新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资本市场的繁荣,纳斯达克赋予资本发掘风险财富的动力,资本成为创新的温床,“硅谷模式”更成为全球科技园区创新的典范。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2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