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电子论文》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_《科教导刊》2013年12期> 正文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_《科教导刊》2013年12期

所属分类:电子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04-11 15:17

本文摘要:注:《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12期,作者:杨圣华;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及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特

  注:《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12期,作者:杨圣华;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及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特性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移动互联网给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网络文化;影响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不断融合,推动我国互联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占网民总数的78.5%。另据百度公司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中显示,2012年第4季度,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首次超过了PC互联网,PC互联网用户不断向移动端迁移。在高校,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大学生群体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最活跃用户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上网方式、获取信息的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其媒介特性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融合的新型网络,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移动互联网不是传统互联网的补充,它将对互联网体系架构、互联网业务及服务模式、信息传播方式产生重要变革,是继宽带之后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除了具备连通、共享、开放、交互等传统互联网的特征以外,更具有自身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上网方式的便捷性
  用户上网的便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上网设备上,移动终端小巧轻便,可随身携带,移动终端采用触屏交互技术,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灵活,移动终端如手机可以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方便用户随时上网;第二,在网络接入方式上,移动互联网借助运营商接入互联网,通讯方式更加便捷,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上网。
  1.2使用时间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随时随地携带着手机,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据2013年4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手机上网充满于网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所,其中,在路上(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的使用比例为27.2%,工位或教室的使用比例为31.2%,公园等公共场所的使用比例为13%,说明手机上网碎片化特征明显,填充了网民了日常零碎时间。
  1.3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与用户身份的关联性更强,智能手机号码就是一种身份识别,发布的信息均可溯源。而且,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GPS、北斗等卫星服务系统,进行精确定位,用户发送的信息,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手机拍摄的照片,都携带了位置信息。此外,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还表现在相互交流的对象上,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很多是依据用户的社会关系,比如同事、同学、朋友等电话号码簿中的成员,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加真实。
  1.4网络服务的个性化
  由于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网络服务商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习惯,以及信息接触方式,建立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爱好、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移动媒体接触习惯等,使用户更加精确化,利用这一优势,服务商可以主动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服务。
  2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2.1移动互联网能提高高校网络文化服务的个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文化以不同的形态不断涌现。当前,高校普遍建立了校园新闻网、BBS论坛、微博、辅导员博客等多种网络文化平台,但很多都局限于日常性事务工作,内容雷同,缺乏对大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关注,致使很多网络文化平台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难于发挥网络文化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移动互联网具有身份识别功能,为互联网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条件。随着移动互联网服务业务的不断发展,用户行为分析和精确信息推送越来越受到重视,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也更加成熟。新的信息环境下,人与网络正在走向有机融合,“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模式。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可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从各类信息服务中,诸如进社区、假期实践等党团活动,文学、摄影、DV等文艺创作,以及科技活动、学习资源、BBS论坛、科研就业、心理在线等等,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系统根据学生的定制要求,主动推送本模块的最新信息。其次,系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访问记录,分析不同学生的需要,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第三,随着班级移动交流群的普及应用,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级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将有效提高大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
  2.2移动互联网有利于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安全性建设
  网络文化安全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为大学师生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网络的无序化、难控制、自由化的特点,又给高校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埋下无数安全隐患。传统互联网时代,从用户角度讲,用户身份的虚拟性,使得网民缺乏约束感,更容易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从网站管理角度讲,桌面电脑的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处理网上不良信息的及时性受到限制,比如,在传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网络管理员一旦离开办公场所,就无法登录学校网络管理系统,因而无法及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
  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有利于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安全性建设。第一,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份的真实性,使得用户在网上发表信息时,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的传播。第二,移动终端随身携带,网络管理员可以实时掌握校园网的信息,能提高处理高校网络文化不良信息的及时性,比如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提醒等措施,手机报警铃声一响,就能及时发现情况,及时登录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处理掉不良信息,从而避免不良信息的大面积传播。
  2.3移动互联网能提高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广度
  传统互联网时代,高校通过设立网络文化专题网站,提供新闻、学术、活动,以及校园BBS等服务,传播校园文化。但是,这些信息的获取受到诸多限制。首先,传统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的终端主要是桌面电脑,学生必须在宿舍、电脑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地方,有网络接入的情况下,才能浏览这些网站,极大地限制了学校网络文化网站内容的可获取性。其次,这些信息通过浏览器呈现,学生只有主动登录到网站,才能获得重要信息。据调查,经常主动登录到学校网络文化网站的学生比例并不高,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获得网站的一些重要信息,这又限制了高校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广度有了质的提高。这是因为,第一,学生采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手机可随身携带,并且可以一天24小时不关机,提供全天候的网络接入服务,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这在客观上提高了高校网络文化网站内容的可获取性。第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网站管理员可以利用推送技术,将校园网上的时政新闻、校园活动、科技讲座、校园BBS热点话题等学生关心的重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的所有用户,这将极大地提高高校网络文化网站信息的接触率。而且,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广度。
  3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3.1学生沉迷网络,不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同传统互联网的网络应用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携性高、能随时随地上网等优点。移动互联网为大学生使用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部分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甚至沉迷其中。在大学课堂上,上课时间埋头发微博、使用移动QQ聊天、浏览网络新闻或小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而且,随着各种类型手机游戏在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学生更加易于沉迷其中,有的学生甚至晚上休息时间还在玩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息习惯和身体健康,同样也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过分沉迷于网络,将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不利于学校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3.2高校网络文化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受到限制
  传统互联网时代,桌面电脑是上网的主要终端,桌面电脑具有屏幕大、信息处理能力强、上网速度快等特点,高校网络文化信息可采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表现,有利于全面、深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内容。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将成为最普遍的上网终端,因此,建设适合手机访问、浏览的高校网络文化网站,是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来表现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这是因为,首先,跟桌面电脑相比,手机屏幕小得多,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文化网站版面内容不能太多,图像尺寸不能太大,文章内容不能太长;其次,手机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弱,上网速度较慢且受计费方式的限制,这要求高校网络文化网站上,网页内容不宜采用动画、视频等文件较大的媒体形式来展现。移动互联网对多媒体表现形式的限制,将影响到高校网络文化的表现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3-IB-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郎婧,伍玉林,肖庆生.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学校网络文化及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3]周辉.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3).
 
  【杂志信息】:
  《科教导刊》杂志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优秀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7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813;邮发号:38-290,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
  《科教导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投稿须知】: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规范,文责自负,字数不超过2000字/版(含空格),即两个版面不超过4000字符(含空格),依次类推。
  2、来文随附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市、邮编、电话、电邮等信息如:王伟(武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3、来稿严格按学术论文格式要求,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超过200字;关键词,3-5个。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用黑体字加圆括号标注,置于正文后、注释或参考文献前。
  5、文内标题简洁、明确,其序号为:1、1.1、1.1.1。层次不宜过多,第一层次一般为黑体,不加标点符号;同一层次的格式须统一。
  6、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建国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采用汉字。
  7、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8、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序号为:①②③注释置于正文尾部,“参考文献”上面。9、参考文献对文章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1100.html